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紡織業概況 - 紡織產業推動計畫

:::

紡織業概況

紡織產業鏈簡介

臺灣紡織工業由早期進口原料加工出口,轉到以石化工業提供原料為基礎,積極發展人造纖維,再配合進口棉、毛等天然纖維為輔,發展出上中下游完整的生產體系,包括人纖製造、紡紗、織布、染整、成衣及服飾品等產業。自1950年代起,臺灣紡織工業歷經60餘年之發展與成長,在國際市場廣大的需求下,業者不斷積極研發新產品及更新生產設備拓展國際市場,使得紡織工業成為臺灣產業結構中最完整之生產體系,臺灣紡織品是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紡織產業鏈
紡織業 纖維業 人造纖維(聚酯、尼龍、嫘縈、亞克力、及其加工絲) 上游
天然纖維(棉、毛、絲、麻)
紡紗業 棉紗、毛紗、人纖紗、各類混紡紗、各類加工絲
織布業 梭織布、針織布、不織布、特種布 中游
染整業 印花布、染色布、特種布(磨毛、刷毛、搖粒、植絨、壓花、塗層、貼合)
紡織製成品製造業 產業用紡織品
  • 工業用、交通用、醫療用、地工用、包裝用、防護用、環保用、其他用
家飾用紡織品
  • 寢飾、家具用覆蓋材(桌巾、沙發布等)、遮飾(窗簾、地毯)、毛巾
成衣服飾業 衣著用紡織品
  • 成衣(針織成衣、梭織成衣、毛衣)
  • 服飾品(襪子、手套、領帶、圍巾等)
下游

(一)紡織產業概況分析

2023年紡織業產值生產總額減少21%至3,267.4億元

我國以上、中游紡織業為主力,同時扮演上、中游產業發展之驅動力角色,下游業者因需充裕勞動力,多已布局全球。2023年受到高利率、高通膨與中國疫後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令全球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導致各國製造業活動放緩,品牌商庫存仍居高位,全球紡織品成衣重點市場進口需求呈現收縮態勢。

依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紡織產業整體產值減少21%至3,267.4億元 。其中觀察各次產業變化,2023年上游化纖業產值減少25.1%至566億元,占整體紡織產業產值比重為17%;中游紡織業產值減少19.8%至2,497.7億元,占整體紡織產業產值比重為76%;下游成衣業產值減少24.9%至203.7億元,占整體紡織產業產值比重為6%。

表1 2014~2024年台灣紡織業生產總額統計(單位:新臺幣億元)
年度 人造纖維業 紡織業 成衣及服飾業 總計
2014 1,327 3,318 313 4,958.2
2015 1,148 3,309 313 4,770.8
2016 1,017 3,117 307 4,441.8
2017 1,005 3,087 290 4,381.2
2018 1,070 3,132 270 4,472.1
2019 900 3,028 269 4,197.3
2020 632 2,690 243 3,565.2
2021 817 3,104 260 4,181.3
2022 755 3,115 271 4,141.7
2023 566 2,498 204 3,267.4
2023/2022成長率(%) -25.1% -19.8% -24.9% -21%
佔整體紡織產業百分比(%) 23% 72% 5% 100%
2024f 600.5 2638.6 205 3444.1
2024f/2023成長率(%) 6.1% 5.6% 0.7% 5.4%
  • 註:人造纖維業統計數字包含碳纖維及玻璃纖維;f為預測值。
  •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紡織所ITIS計畫整理推估,2024.04

(二)進出口分析

根據財政部統計處海關進出口貿易概況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紡織成衣出口總值為66.17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25.16%,出口量為117.28萬公噸,較2022年減少18.43%。全數品項(纖維、紗線、布料、成衣、雜項)出口值皆衰退。如以出口結構而言,最大宗產品為布料,出口比例占71 %,顯示織布業不僅於製程上位居紡織業承先啟後的樞紐地位,亦是我國紡織業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其次為紗線類,占出口比例為13 %,紡織業中、上游之纖維、紗線、布料占出口比例約九成。

2023年度我國紡織品進口總值為34.34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12.7%。進口產品結構五大類中,以成衣及服飾品為大宗,進口值為19.99億美元,占58%,較2022年度微幅減少5.44%;其次為布料類,進口值為4.61億美元,占13%,較2022年減少20.52%;紗線類進口值為2.98億美元,衰退37.52%,占比9%;雜項紡織品進口值為3.87億美元,占11%,較2022年度減少11.26%;纖維進口值為3.89億美元,占8%,較2022年度減少11.41%。

表2  2018~2023年台灣紡織產業創匯統計(單位:億美元)
年份 紡織產業 全國進出口貿易
出口額 進口額 創匯 出口額 進口額 創匯
2018 100.7 36.8 64 3,359.10 2,863.30 495.8
2019 91.8 35.5 56.2 3,292.00 2,857.20 434.8
2020 75.3 33.7 41.6 3,452.20 2,858.40 593.8
2021 90.2 38.6 51.6 4,464.48 3,811.67 652.8
2022 88.4 39.45 48.95 4,794.42 4,280.10 514.3
2023 66.1 36.5 29.6 4,324 3,514 810

(三)結論

2023年受到高利率、高通膨與中國疫後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令全球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導致各國製造業活動放緩,品牌商庫存仍居高位,全球紡織品成衣重點市場進口需求呈現收縮態勢。2023年底ISPO Textrend 主辦單位在不同場研討會中多次強調,現在儘量不去強調永續化(sustainability)這個字彙,因為希望永續是一種常規(norm),而非僅止於產品故事,傳遞的內容必須更貼近具體實踐進度與成效。

在永續主題下,可看出品牌與市場已逐步發展以下方向:(1)防範綠漂、(2)尋求可再生能源、(3)開發生物可分解、(4)二手市場的成長、(5)合作循環再生、(6)減少微纖維污染。然而,根據紡織所研究團隊與台大商研所共同開發的「運動服飾市場情報系統(Sportswear Market Intelligence System,SMIS)」蒐集的大數據分析顯示,2023年整年度,戶外服裝The Northface和Patagonia在聚酯類產品中高達80%使用回收聚酯材料;瑜珈品牌lululemon於2022年聚酯類服裝新品中採用「回收聚酯」的比例為53%,時至2023年比例已提升至61%;運動品牌adidas 2022年採用「回收聚酯」的比例為90%,2023年整體占比提升至95%。顯示不論是戶外、瑜珈或是運動服裝國際品牌皆全力持續以具體行動支持國際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