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路走過來的台南幫 是如何組成的?(經濟日報)
對於一般人來說,台南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真正台南幫的成員來說,不只發展有明確的脈絡,相關企業也有明確的定位。時序從吳修齊隨著父親到侯雨利經營的新復興布行開始工作,展開序曲,之後吳修齊與弟弟吳尊賢另行創業新和興,接著高清愿16歲到新和興當童工,連接台南幫的相關人脈。
侯雨利很早經營布行就賺到錢,是當時台南市布店界的龍頭,後來政府開放申設紡織公司,以侯雨利的資金、吳三連的政治人脈、吳修齊的經營作為基礎,成立台南紡織公司,從此台南紡織成為台南幫的旗艦事業、也是台南幫的代表,也因為台南紡織的獲利,挹注相關的人員有更厚實的實力共同投資、擴展事業,逐漸成就台南幫的相關事業。
台南幫的主要事業包括台南紡織、坤慶紡織、環球水泥、太子建設與統一企業,在前20年的快速發展,使台南幫快速成形,但也在民國77年開始,從吳三連過世後、侯雨利、侯永都相繼過世後,進入台南幫第一次的世代交替,吳修齊同時接任台南紡織、太子建設、統一企業的董事長,共主地位明確。
這之後,隨著台灣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台南幫也從傳統的食品、紡織、建設公司產業擴展為國際化、更多角化,不只產業更多元、涵蓋範圍從傳產到金融,主體也從鬆散的泛台南幫轉變為各公司旗下的轉投資事業,更因統一企業不若台南紡織公司,早期被限定為只能經營與紡織相關的業務,大量擴增轉投資公司,成為旗下最多轉投資事業的台南幫公司。
早期台南幫的旗下公司大致是以侯雨利、吳修齊為主,成立新公司時卻是各自獨立,在台灣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只要有合適的商機、有人有意成立新公司,便詢問相關的股東有沒有意願投資,多半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募資完成。不過侯雨利認為統一實業是殺生的公司、並未投資,而高清愿離開台南紡織成立統一企業時,因北吳(吳尊賢)在北部投資工廠,因而北吳並未投資統一企業。這是台南幫關係企業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少數完全沒有投資關係的一小部分。
在高清愿在南紡業務經理時便與當時經營布行的鄭高輝建立相當深厚的交情,後來高清愿離開南紡、成立統一企業時,鄭高輝便一同參與投資、開始與高清愿半生的合作關係,長達數十年期間、統一三席常務董事為吳修齊、高清愿與鄭高輝,而這也是在台南幫事業發揚光大的主要人事。
統一企業成立之後,台南紡織卻因為少了業務經理、陷入虧損,高清愿認為鄭高輝是極佳的人選,推薦鄭高輝進入南紡。當時鄭高輝已經是布行的老闆,要求的條件是必須讓他買足南紡一定的股份,這樣努力的成果不只為公司、也為自己創造利益、立場才會一致。但也因為鄭高輝快速讓南紡轉虧為盈,部分原本答應賣出持股的股東反悔,讓鄭高輝的要求無法全部實現。
在南紡與統一互相扶持下,統一快速成長,麵粉、統一麵、飲料、餅乾業務快速增加、並成為台南幫事業中最早掛牌上市的公司;再加上高清愿極愛做生意、為人豁達大度,只要認為商機不錯、就願意投資,也造就了統一企業旗下數十家轉投資事業的規模。
民國80年前後,統一企業國際化、多角化的經營策略明確,赴海外投資、並結合集團的力量成立投資公司,統籌新的投資計畫,這則是台南幫另一個質變的開端。過去台南幫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來自類似的投資成員、擴展事業版圖,雖然有核心,卻沒有明確的集團管理,之後,則由投資公司、法人進行集團的管理與勾稽,而且轉投資的主體以統一企業為主,逐漸形成如今規模龐大的統一集團,而統一集團也成為台南幫旗下最具影響力的事業。